有聲世界 – 系列文章1

有聲世界 – 系列文章1:孩子的表達

「集寵愛於一身的祥祥,是家裡的長孫,更是奶媽的最愛。剛進園時除了哭鬧,拒絕一切活動外,必須由老師一整天抱著,連吃飯、睡覺也都必須纏在老師的身上。」

「每天快接近上午十一點三十準備午飯時間,剛進園二歲的小慈便開始發怒哭鬧。」(事實上她是想睡覺。)

「排隊、輪流、等待,對外公帶大的小宇來說是天方夜譚,他所要的任何東西都必須馬上滿足。無法立即滿足需求時,接踵而至的便是號啕大哭。」

「由菲傭帶大的怡君,進園後任何安撫都無法接受,歇斯底里哭泣,是她表達不安的方法。」

這些例子中,我們歸納了共同事實:這些孩子對接收性語言中的聽或表達性語言上的說,都明顯的發展遲緩,而無法以語言來安撫情緒,滿足需求,因此造成在需求無法即時或馬上被滿足時,只能以原始的哭泣來回應內在的感受情緒。

語言的確是一種重要的溝通、表達的工具,“話”要能聽,會說,能讀,會寫。因此語言本身便是一種複雜的創意系統,用來表答某種意念。而口語更是在自然中逐漸形成,是人類的天生機能,以作為達成社會目的的工具。

幼兒出生後,就已進入語言敏感期由最初的單音s, m, 以及照顧他時常發出的聲音,稍長開始對ma, ne, ba, da, mei 等照顧他時,大人常用的溝通音節感覺敏銳。從單音的刺激到某些字的發音,一步一步完成聽的印象。同時孩子亦由簡單的發音到表現音節性的聲音,稍大更可以單字或詞去表達某種意念。例如:『ㄋㄟ』:表示我要喝牛奶,『走走』  :表示我要出去,『嗯嗯』  :表示要上廁所。

當聲音與認知建立了關係時語言就已經開始。配合聽覺的成長發展去認知字的組成聲音,利用熟悉的音節去了解語言所代表的實際意函。孩子從天生機能的成熟成長,配合環境的刺激,便學得了語言中基本聽與說的能力。語言基本功用是要讓孩子融入成長的環境,能滿足所需,能表達所想,以便能將內在所思與人溝通。

孩子於兩歲到七歲的認知成長中記憶力特強,口腔肌肉運動能力靈活,聽覺的知覺產生直接的接收力量,並激發音節語言的不斷表達。機械性的音節語言,經不斷的練習而得到發展,由理解而得以靈活運用,以能表達需求,增長智力。再經由智慧文化而逐漸豐富。

離家開始進入團體生活的二歲至三歲的幼兒,已具備模仿口述語言的能力,是以語言溝通學習的敏感期。由語言的引導溝通,讓孩子做情緒認知,建立新環境裡的新行為模式。孩子在環境中會開始聽到很多語言,進而模仿,去做自己的口述表達,成人會以正面的呈述語句與孩子溝通,以達到行為常規上的正面共識。並讓孩子在環境中有行為準則與自我控制。例如“想媽媽想在心理”、“排隊時不推不擠慢慢走”、“好朋友相親相愛”、“遊戲時間開開心心”、“尿尿要去廁所”、“尿濕趕快換褲子”等等。

於是你就會慢慢發現,

祥祥開始會說:想媽媽,最喜歡媽媽來接我。

小慈開始會說:想睡覺,想尿尿,想喝水。

小宇開始會說:宏宏!我等你的摩托車。

在語言的溝通上,孩子學會開口表達需求,取代了原本的哭啼方式,也因此在情緒的認知上也相對成長,在團體互動中也能快樂遊戲。爸媽都覺得孩子講道理了!

台灣蒙特梭利教育發展學會 (Montessori Education Foundation Association)是由一群熱愛孩子、熱愛蒙特梭利教育的老師,和一群專業幼兒臨床心理師,共同發起的一個公開平台。 藉由MEFA台灣蒙特梭利教育發展學會我們希望點燃家長、老師經由對蒙特梭利哲學精神的探討獲得內在省思,建構生活指標,熱愛生命。藉由這個平台我們分享蒙特梭利教學法,探索和幼兒生命發展接軌的契子。 無論是蒙特梭利人或仍在蒙特梭利教育外徘徊的人,我們竭誠歡迎您一起進來,為自己,為孩子,創造出美好的生命之旅。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