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能力的發展與培養

人類之所以成為萬物之王。就在我們發明了「語言」,除了聽說的溝通我們以圖像符號創造了「文字」,代代傳承生活點滴累積成為「文明」。語文就在生活需求中滿足人類溝通的慾望,聽說讀寫成了語言不同的表現方法,有時我們吸收他人的想法,有時我們表達自己的思考,語言、文字被充分的運用。

蒙特梭利博士在其吸收性心智 (The Absorbent Mind) 書中提到孩子語言的發展:

  1. 出生至二個月大:無法從孩子外在反應看出認何的語言學習,但我們相信孩子的內在心智對語言學習已開始運作。「哭」是嬰兒最早的溝通聲音,可表達餓了、渴了、痛、尿布濕了、生氣了、身體不適。照顧者細心分辨即可聽出哭聲所傳達出的需求點。
  2. 二至三個月大:語言聽覺期,會轉頭尋找聲音來源。
  3. 四個月大:語言視覺期,眼睛會盯看著說話人的嘴。
  4. 此時期孩子對模仿大人的嘴部活動有極大興趣,這時喉嚨發出的「咕咕」聲,成人可以發出相同的聲音作為回應,如同正式的溝通。
  5. 四至六個月大:肌肉動作期,試著發著咿咿呀呀的聲音。
  6. 六個月大:區分咿咿呀呀的聲音中,那些不是其生活環境中聽到的。
  7. 環境中可以預備能發出聲音的教具來加強刺激孩子的聽覺精鍊,引導孩子將發出的barboo聲音慢慢轉為有目的的聲音。
  8. 十個月大:可聽的懂大部分生活上簡單的口語,理解某種聲音是有其所代表的特別意義存在,但無法流利以口語做回答。可吸收許多的語意、語用、語法、詞彙(音節)。這時照顧者都必須使用簡短完整的語句進行溝通。
  9. 十二個月大:開口說出一些表達意願的單字(intentional words)。通常只有照顧他的成人可分辨出孩子在說什麼。此時大人可將孩子所想表達的事情,以正確性的口語口述給孩子聽。並讓孩子有機會多聽到二個大人間的對話進行。
  10. 十六至十八個月大:意識到每種物件必有其相對名稱(understand the words),此時「這是什麼 (what)?」「為什麼 (why)?」成為語言學習的重心,開始建立詞彙。
  11. 二十一至二十四個月大:聽說語言爆發期(Language explosion),大量使用簡單句子做表達。
  12. 二歲至二歲半:語法和語句成熟期(syntax and grammar),使用較完整的句子表達,對新詞彙有極大興趣,並自然的接受。一天可以接受九個新詞彙。
  13. 二歲半後:語言發展結晶期或具體期(crystallization of language)聽說語言完成期,以驚人的速度使用語句的不同變化。
  14. 此時期我們必須預備豐富的詞彙環境,並以下列活動引導孩子了解「語言:」的具體意義:
  15. 提供孩子實際接觸「語言」的經驗.。
  16. 引導孩子進行「語言」觀察和操作的活動。
  17. 誘導孩子連結「語言」與其生活環境的事物。
  18. 物必有名
  19. 提供動手做與碰觸「語言」的機會。

啟發孩子運作其五種感覺能力來進行語言學習,鼓勵孩子進行語言探索。使用精準性的語言,「語言的精確性」從心理層面而言,可幫助我們與孩子建立「信任trust」的關係。

語言獲得是與生俱備的能力,人類在學會說話前,早就在人腦中建立吸收語言的機制,語言能力早已植入嬰兒的心智中。                                                                                                                 《Understanding The Human Being》 P.135

嬰兒喜愛凝視人類的臉孔,從臉部的注視中產生語言認知,尤其是嘴巴和嘴唇的活動與動作最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當照顧者對嬰兒說話時,嬰兒腦部的聽覺、語言系統、社交性以及情緒中心都活化的互動交流。因此照顧者在日常進行換尿布、餵食等照顧時都必須面對孩子,並以簡單語言溝通。在工作墊活動時,照顧者說話前,要確定與孩子的視線接觸,說話速度要緩慢、穩定,以平常正常的聲音與音調和孩子說話。

嬰兒會從嘴裡發出尚未形成語言的聲音,當嬰兒從口中發出聲音時,成人必須停止說話,專注凝聽,嬰兒停止發出聲音時,成人開始說話,建立正式會話溝通的模式,這也是兩個人進行語言互動的實際情形。

當孩子6個月大時可從早期的黑白圖片、實物圖片進入書本的介紹,經典的硬皮書裡面為單一的圖片和單一的詞彙,孩子很快學會翻頁,孩子會指著圖片,大人說出對應圖片的詞彙,慢慢孩子會注意圖片中其他的細微部分,大人也一一予以名稱。此時期的孩子對身體的探索有極大興趣,五官名稱、身體構造、臉部表情的名稱也能吸引孩子的語言學習慾望。

6-12個月大,孩子對生活中互動成人漸趨孰悉,每個成人的名字與稱謂也可正確的介紹,環境中如預備有成人的照片,幫助孩子強化這些抽象名字與稱謂的記憶。此時期是孩子使用語言溝通的敏感期,日常生活裡多鼓勵孩子說出想要的物品和需求,建立使用語言的習慣,也可預備日常用品、食物、水果、動物的照片與口說名稱進行配對遊戲。圖像與圖片的介紹就是孩子最早期的閱讀經驗。

12-24個月語言活動,除了日常的語言使用外,也可將生活經驗編成故事敘述給孩子聽,經驗事情的發展順序。這時孩子活動範圍擴大了對環境的辨別意識能力也增加了,我們會帶孩子去公園、動物園、醫院、市場,相關的繪本就可在這時帶入,讓生活和繪本連結。平時也可增加視覺辨識活動,小物品模型或圖卡與影子或輪廓的辨識配對,幫助孩子對圖像線條進行有意義的解析,建立往後認字(有意義的線條符號)的前置經驗。同時以圖像結合中文裡我們所使用的漢語羅馬拼音符號一一介紹給孩子,讓孩子經驗聲音和音素符號的結合。唸唱手指謠、古典音樂、優質的兒歌的欣賞也都是閱讀的前置能力預備,優雅的節奏、歌詞的順序,都是閱讀解析時所應有的能力。

24個月後孩子對字音越發敏感,字彙快速擴充,視覺上孩子可以辨識更細微差異的物品或圖片,提供相關連性的物品進行分析配對,亦或相屬性的物件進行辨識分類。拼圖也是這時期很好的活動,提供視覺追蹤的練習。語文的活動裡可提供大量圖片進行語音覺知遊戲或圖字覺識遊戲,語音從詞彙解出單音開始練習聲母、韻母,進而引導孩子探索解音、拼音。四歲左右爆發書寫敏感期的孩子幾乎都可掌握以寫音的方式表達,也可自行親近繪本閱讀,5-6歲可自行選擇繪本,討論繪本情節,表演繪本。這時的繪本隨著孩子辨識圖像文字能力的增加可以選擇較有情節的繪本,生活中遇到問題時可帶孩子尋找相關書籍解決問題,碰到孩子想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擴大孩子閱讀的範圍,甚至傳單、廣告都可以介紹給孩子。

語言始於聽說,配合視覺能力發展能辨識符號,加上觀念邏輯推理能力的建構,結合聲音和符號的關連,創造了孩子的閱讀心智,孩子擁有探索文字的鑰匙。那麼閱讀也就能從小時候的親子共讀、陪讀漸漸成為自行閱讀。「閱讀」非天生形成的能力,沒有機會受到文字符號刺激時也就產生「文盲」;「閱讀」無法一蹴即成,必須配合聽力、視力的發展,給予豐富的語音和圖像符號的練習;還需成人從小陪伴讓文字成為生命活動的一部分,那麼「閱讀」就會是終身學習的態度。除了培養掌握圖像文字能力外,記得要有喜愛閱讀的父母,耳濡目染下才會有喜愛閱讀的孩子。

台灣蒙特梭利教育發展學會 (Montessori Education Foundation Association)是由一群熱愛孩子、熱愛蒙特梭利教育的老師,和一群專業幼兒臨床心理師,共同發起的一個公開平台。 藉由MEFA台灣蒙特梭利教育發展學會我們希望點燃家長、老師經由對蒙特梭利哲學精神的探討獲得內在省思,建構生活指標,熱愛生命。藉由這個平台我們分享蒙特梭利教學法,探索和幼兒生命發展接軌的契子。 無論是蒙特梭利人或仍在蒙特梭利教育外徘徊的人,我們竭誠歡迎您一起進來,為自己,為孩子,創造出美好的生命之旅。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