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與孩子 – 系列文章2

實際的參與自然,主要的目的,是幫助孩子個體身心的發展,並藉由種植與飼養的活動中,發展孩子的道德教育(aiding the psycho-physical development of the individual;–agriculture and animal culture contain in themselves precious means of moral education.)。

 

孩子與自然的互動可分為下列幾個階段:

  1. 開啟孩子對生命現象的觀察熱忱,當孩子開始接觸自然,經由參與一株植物的種植,或是動物的成長照顧,在心中留存了,見證了生命的力量與變化,於是「自然」便帶入了孩子的生活。「自然」是要自己去動手,自己去經驗,才能有體會,而產生感動,有感動便衍生照顧生命的熱忱,並與自然做平等對待的互動,進而能感受老師與父母對其的關愛,而懂得感恩。
  2. 從動植物的飼養中,孩子與生命的成長,有了密切的關聯。植物澆水,動物餵養,都提醒孩子讓生命延續的責任。未澆水的植物,生命枯萎了,未餵食的動物,生命垂危了,維護生命的使命,使孩子自動承擔了責任。啟發了孩子自發性的教育,與自然中的生命呼喚做呼應。
  3. 經由「自然」的養植,孩子體會到等待的必須性,並能有信心的預計期望的實現。「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是人類生存信仰,亦是我們的生活哲理。種蒜頭的活動裡,孩子埋下蒜頭,耐心的澆水,喜見茂芽,除草,加肥,甚至將蒜苗擦拭乾淨,努力過後,當摘下青綠的蒜苗,帶回去與家人分享時的那份喜悅,是任何有價物質所無法取代。
  4. 從「自然」中孩子感受到生物對它的照顧者,給予慷慨的回報。當孩子在土裡種下了絲瓜種子,定期的澆水,發芽,長葉,攀藤後,它所開的花,結的果,正是大自然對照顧者小小努力的豐厚獻禮。它以絲瓜來回報耕作者的期盼與愛心(nature were answering with her gifts to the feeling of desire, to the vigilant love of the cultivator.)。透過植物結果的奉獻,孩子能接受人必須付出勞力的天職(as the plant must give its fruit, so man must give his labor.)。
  5. 孩子遵循著人類自然發展的模式而成長。這樣的發展,使個人的成長與群體生活產生合協性。人類取於自然加上人力的努力開發,便得到了文明的成果。在孩子成為社會一份子,去享受文明之前,他必須親自體驗過自然的付出(The same path must be traversed by the child who is destined to become a civilized man.)。他必須要能感恩萬物的給與,懂得奉獻自己的勞力,才有資格接受文明的賜與。

 

「鬥魚紅紅」是逛水族館時三十元買來的,當時愛上牠的絢麗色彩和強軔的生命力,配上大肚形的圓魚缸,牠到也悠遊自在,和孩子分享觀賞的喜悅 —

怡君說:紅紅一直在吐泡泡
聖雰說:牠的尾鰭好長
楷力說:牠吃什麼飯

於是我們開始翻資料認識鬥魚的成長,並訂下養殖計劃,帶孩子去水族館,買了飼料,孩子開始每天輪流餵三顆飼料。每星期排人換水,看看紅紅成了例行公事,並做境況報導—

建宇:牠一口吃了一顆飼料
桓丞:牠把食物又吐出來
操作時孩子會去擦拭魚缸,每天都會和紅紅說早,並查看飼養表去確定由誰餵食。

元旦假期一過,「紅紅」已死於水缸中。因消毒也因我們的疏失,未移走魚缸。操作結束,孩子圍坐線上,一起回憶紅紅的身形,回憶和他說過的話,並探討紅紅的死。 紅紅的犧牲,讓我們體會到生命的維護是必須小心周詳,不得疏忽,是我們不夠尊重紅紅,大家決議下課後安葬紅紅於公園內。

空水缸仍陳列於架上,水缸裡擺著寫有紅紅名字的字條,與孩子的回憶畫,用它提醒我們曾犯過的疏忽。

葬完紅紅孩子提議再買一隻,大家並討論放假時,該由誰認養回家飼養。

由此可知「自然」是可透過教育活動來解說與接近,讓孩子從察顏觀色起,把自然帶入他的生活,縱使沒有一大片寬廣的土地,也無法天天戶外教學,但一排植物架,或是屋裡的窗台就是綠色植物的家。一具水族箱或一個玻璃瓶就是養魚的地方。供給幼兒直接的經驗,讓孩子看得到,摸得到,留存的感動也才會真實而長久。

台灣蒙特梭利教育發展學會 (Montessori Education Foundation Association)是由一群熱愛孩子、熱愛蒙特梭利教育的老師,和一群專業幼兒臨床心理師,共同發起的一個公開平台。 藉由MEFA台灣蒙特梭利教育發展學會我們希望點燃家長、老師經由對蒙特梭利哲學精神的探討獲得內在省思,建構生活指標,熱愛生命。藉由這個平台我們分享蒙特梭利教學法,探索和幼兒生命發展接軌的契子。 無論是蒙特梭利人或仍在蒙特梭利教育外徘徊的人,我們竭誠歡迎您一起進來,為自己,為孩子,創造出美好的生命之旅。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