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教育緒論

蒙特梭利教育發展

蒙特梭利教育是義大利教育家瑪麗亞、蒙特梭利女士(1870-1952)所創立的。1870年8月31日 她誕生在義大利安科那省的奇納瓦里。蒙特梭利是家中的獨生女,但母親並不溺愛她,因此蒙特梭利從小就能夠養成關懷別人,並培養出擇善固執的性格。1896年蒙氏從羅馬大學醫學院畢業,26歲以極優異的成績成為義大利第一位女醫學博士。1898年蒙氏擔任國立啟智學校校長一職,她認為「教育重於醫療」因此依據塞根的書籍和伊塔的實驗所研究出方法,實際應用在那些學習遲緩、殘障孩子的身上。

瑪麗亞. 蒙特梭利預備自由環境下的「觀察法」、「教育法」及預備各式各樣的教具,來幫助及增進孩子的智能。蒙氏自始認為幼兒是個獨立的個體,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大人應該尊重他,大人應該幫助他發展人格,建構自己,而不是一昧的要「教」他。

拋棄以往傳統的教師與幼兒單向輸送的教學法,而呼籲教育應是預備好幼兒能力發展所需的教具和環境(境教),並經由幼兒、預備的環境和教師三者間積極的互動促使幼兒生理和心理的潛能開展,使幼兒發展正常化的意志能力(秩序、專注、協調、獨立)並進而追求宇宙的和平。蒙特梭利教育能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能力,進而培養出自發性學習的孩子,使孩子具有獨立性、專注力、敏銳的觀察力,自信心並能守紀律、尊重別人。

蒙氏學醫時期,常去拜訪教養院,她發覺孩子會在手上把玩食物而非進食。於是蒙特梭利女士觀察到「孩子喜歡動手探索」,動手探索應是成長發展內在的需求。孩子必須經由動手的動作刺激,而得到與身體動作的滿足。因此蒙特梭利女士開始探究幫助孩子的教育方法而非僅靠醫療進行治療。從觀察孩子中發現他們藉由各種動作刺激,以得到與身體接觸的不同感覺而滿足,因此她運用了許多感官教具來滿足孩子;透過孩子本身所擁有的感覺能力,孩子天生就被賦予了,分辨在其生存環境四周所有事物的能力。他是天生的探索家,由自我在生存環境中的探索經驗,開展並精練其與生俱有的感覺能力,這些經驗也成就孩子能區辨物質中所顯現出的各種不同特質和特性。

 

兒童感官的發展

蒙特梭利認為0-6歲的孩子正處於感官的敏感期,他們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以及身體的觸覺都很敏銳,這時如果施以感官教育,能夠幫助孩子把潛能充分發揮,奠定以後學習的基礎。因為任何學習都必須透過人的感官來進行,我們的感官愈敏銳,愈能吸收環境的訊息,加以分析、辨識、整理,最後做成判斷,成為我們與環境互動的基礎。

感官是孩子與環境接觸的點,而心智可以藉由感官所吸取的經驗而變的更熟練。透過感官所接收到的訊息,與實際生活聯結起來,豐富其感官經驗,培養出孩子分辨和欣賞的能力。通常六個月大的孩子就有分辨二種不同物品或二個不同的人的能力,顯見孩子在更小時,便已有能力去注意到每種物質的特性,並自發性的建構區辨每種特性的能力。這些幼兒期所發展的視覺、聽覺、味覺等感官能力,讓孩子擁有能力朝成為獨立個體的生存目標邁進。

因為探索的本能,孩子會主動動手去接觸環境中的一切事物,這正是他以雙手做自由探索的敏感期。來來去去,孩子忙碌的穿梭在環境中,透過使用雙手的經驗,自然的發展生活所需的活動;抓、握、倒、插、拉、推、綁、走、跑、跳等。 我們必須鼓勵父母預備一個豐富的環境,讓孩子能在家庭中自由探索。當孩子在探索環境時,給予孩子清晰的概念,會對抽象事物做更有目的的探索,也幫助孩子在腦中建立秩序,如此一來孩子會重複地操作、使用,且繼續地學習。藉由感官教具的操作,讓孩子更直接的接觸,以達到精確的程度。孩子必須能全然的自由去做幫助自己的事情。父母過於小心的呵護,過度的禁止,都會阻礙孩子發展辨識物質特性的能力。與其過度的戒慎恐懼,不如預備一個安全的空間,讓孩子能經由他的感官能力去探索環境,建構其對空間的概念,並對週遭事物特質的認知。

當孩子透過感官吸收了足夠的資訊,他便有了將資訊分類的機會,透過分類孩子分辨出物質的相質性與相異性。這也正是孩子能以其智力去區辨事物異同的開端。當一個已具有早期感官經驗的兩歲半或三歲幼兒,進入蒙式教室時,也正是讓幼兒開始操作立體教具的時機。

教室的感官教具不僅強化和精鍊孩子固有的感官經驗,並配合語言開始幫助孩子發展出具分辨環境中物體特質的能力,全然理解當感官接收一件物體的訊息時,必需分辨多少種物體特質,以建立對物體的了解。這是孩子能與環境產生連結的關鍵點。

成人通常是透過語言探究新的訊息,並經由理性分析與舊經驗做比較,來獲得新訊息所傳達的資訊。兒童並沒有足夠可適用的語言去比較或表達對新訊息的感官印象,所謂抽象性概念尚未經由語言而建立。所以我們讓兒童經驗具體物體的特質,並介紹這些特質所使用的語言,如此可讓孩子獲得探索環境時所需具有的抽象能力。

 

感官教具設計

蒙特梭利博士將其所設計感官教具稱為:「具體化的抽象“ Materialized abstraction”」。兒童經由與感官教具的互動能獲得抽象概念(大、小;粗、細;長、短;高、矮;冷、熱…或最大、最小…或比較小一點點…等),對生存的環境也能獲得較鮮明的印象。在孩子的學習環境裡,必須預備豐富的感官工作與活動,並進一步與環境結合,以滿足孩子感官經驗的探索。

例如:兒童透過紅棒經驗感官對長短的具體印象,再加入描述此感官的正確語言。而後可請兒童取拿紅棒去測量環境中的實物,去比較、界定我們對物體長度特質的抽象溝通方式。4-6歲的孩子可以拿紅棒去量身高,比較誰高誰矮。經由直接經驗孤立性的物體感官特質,結合對環境的自然探索,提昇兒童感官能力的精鍊程度。

 

感官教育目標

兒童經由使用本身的感覺能力,直接經驗孤立性的物體抽象特質,結合對環境的自然探索,提昇兒童感官能力的精鍊程度,這是蒙式教育中感官教具的短程目標。

經由感官的精鍊,從辨識配對、序列、分類到語言,可導致兒童獲得有秩序且清晰的心智,此種心智將協助兒童掌控環境;增進兒童邏輯理性思考能力;建構兒童的判斷力,而終其一生此種心智能量將影響兒童的學習。因此培養兒童獲得有秩序且清晰的心智,是蒙式教育中感官教具的長程目標。

台灣蒙特梭利教育發展學會 (Montessori Education Foundation Association)是由一群熱愛孩子、熱愛蒙特梭利教育的老師,和一群專業幼兒臨床心理師,共同發起的一個公開平台。 藉由MEFA台灣蒙特梭利教育發展學會我們希望點燃家長、老師經由對蒙特梭利哲學精神的探討獲得內在省思,建構生活指標,熱愛生命。藉由這個平台我們分享蒙特梭利教學法,探索和幼兒生命發展接軌的契子。 無論是蒙特梭利人或仍在蒙特梭利教育外徘徊的人,我們竭誠歡迎您一起進來,為自己,為孩子,創造出美好的生命之旅。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